https://www.zybang.com/question/530ea5523ead15ea6fb312ba1f83709a.html

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,庄子曰:条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,惠子曰: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庄子曰: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惠子曰: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,子固非鱼也,子之不知鱼之乐,全矣.庄子曰:请循其本,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,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,我知之濠上也.

译文:  艺术家庄子和名学家惠施在濠水岸边散步.庄子随口说道:“你看河里那些舒鳍摆尾轻松遨游的鱼,比我们人还要快乐呢!”好斗而爱挑剔语言和思维错误的惠施说:“你不是鱼,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?”庄子也开玩笑地反唇相讥:“你不是我,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?”惠施见庄子想回避问题,不肯轻易放弃,乘势追击道:“我不是你,当然不知道你;你也不是鱼,所以也不知道鱼──我的逻辑无懈可击吧!”庄子不甘于服输,强辩道:“请你回到谈话的开头──你问我:‘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?’你这么问,说明你已经承认我知道鱼的快乐,所以才会问我怎么知道的.可见,你再说我不知道鱼的快乐,就违反了你的所谓逻辑.告诉你,我是在濠水岸边,知道鱼是快乐的.”
这篇寓言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辩论,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.
惠施的观点是,人只能自知,不能他知;而庄子的观点则是,人既可自知,又能感知其他事物
庄子就这样非常无赖地以“在哪里知道的”,答非所问地回答了惠施的“怎么知道的”这个问题.一场本该极有意义的哲学和逻辑讨论,变成了艺术想象对科学思维的嘲弄,变成了偷换概念对逻辑萌芽的捉弄.按庄子的荒谬逻辑,“怎么知道的”这一科学追问,是不能问的──而中国人此后确实再也没有问过科学和哲学问题.正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逻辑思想就这样被庄子以艺术天才扼杀了.诗的文化战胜了真的文化,中国成了诗与艺术的国度,而非哲学与科学的国度.

 
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4170448

青衣解酒

庄子曰:“鲦鱼出游从容,是鱼乐也。” 惠子曰: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 庄子曰:“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” 惠子曰:“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,子固非鱼也,子不知鱼之乐,全矣。” 庄子曰:“请循其本。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,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,我知之濠上也。”

整个问答的关键都在于最后一句话。翻译过来就是

“大兄弟咱理一理啊,你说我不是鱼,我怎么知道鱼快乐,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是证明了你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了,我告诉你我是在濠上知道的。”

理解这句话的关键不在于庄子的解释,而在于惠子之前的发问。既“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”这一问题。惠子问出这个问题时,他在潜意识里就已经认为庄子是知道鱼是快乐的了,所以就想驳倒庄子来装逼(结果被打了脸),因此才有了后来的辩论。

在“非鱼非我”这个思辨问题上,惠子一开口就输了。

如同薛定谔的猫,永远都是未知的状态,惠子永远也无法验证庄子说的是错的。在主观问题上,主体永远是上帝。谁开始这场辩论,谁就是输家。

编辑于 2017-03-03

惠子不知道庄子是否“知鱼之乐”的!他是在庄子发出“鱼很快乐”的感叹后,才有了问题的,因此,他是在庄子的话题上反问的。而庄子“在濠上”时就已经知道“鱼之乐”了,也就是说,在引起话题之前,已经结束了,已经结了果实。所以,这场激辨只是在求证庄子的境界而已,他根本不存在“不知鱼之乐”的可能!这就是这段文章的核心精华所在!
作者:英气逼人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4170448/answer/207225142

关于庄子与惠子的对话,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,如果现在碰上这样一个疑问,我该怎么回答?如果直接去论证的话,可能需要长篇大论了。想要证明自己正确,必须要考虑所有可能性,而如果采取反证法呢?只要用对方理论推导出一个错误结论,那就能证明对方的理论存在错误。所以,我认为是否是这样一种情况:庄子实际上反驳的重点是惠子的提出的逻辑关系,以其有缺陷的逻辑关系推导出矛盾的结论来反对惠子提出的命题。所以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:惠子问庄子,“你不是鱼,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?”,(注意这句话,“你不是鱼”这个题设和“你不知道鱼是快乐的”这个结论在庄子看来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,判断依据见后文)因此庄子答:“(潜台词:开什么玩笑,如果按照你的逻辑,)你又不是我,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?”这实际上是一种反证,是用惠子的推导逻辑来否定惠子的结论。因为对于惠子的结论“你不知道鱼是快乐的”庄子是不认可的,而惠子的题设“你不是鱼”又为真,题设为真,结论为假,因而推导逻辑在庄子看来一定是错误的。而下文却又利用惠子的推导逻辑来进行推导,实际就是将错就错,“以彼之道,还治彼身”,来反衬出惠子的错误。

而如果你要倒推这个过程,你首先就要假设,庄子认可惠子的推导逻辑的,因而证明出惠子“不知道庄子是否知道鱼快乐的”,那么对于惠子的判断,“你不是鱼,你不知道鱼是快乐的”显然也成立。然而,这是个悖论。因为既然庄子原本就认可惠子的推导逻辑,而题设“子非鱼”又为真,题设为真,再加上正确的推导逻辑得出的一定是正确的结论。那么庄子还需要反驳什么呢?除非题设“子非鱼”为假同时“子非我”为真,但我认为庄子应该不会认为自己是条鱼吧。

这就类似我们平时面对某些人的提出的一些判断,像如:“哎,你不是北方人吗,怎么这么能吃辣?”对于这样的疑问,我不会和他去讲大道理,告诉他地域并不一定能决定一个人的饮食习惯,由地域推导习惯这个逻辑是不对的。因为这可能要长篇大论了,对方还不一定能理解。所以我会这样反驳:“那你还是南方人呢,那一定是不能喝酒喽?”。这样对方反而更能感同身受,也就更容易明白以地域判断人的逻辑错误之处。尽管,我的的确确是利用了这种错误的逻辑,但却恰恰是为了证明它的荒谬之处。

 

 

有这么一个故事:

路边有一地摊,摆地摊的是一个中年女人。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。他一下车,就谦意地笑道,对不起,来迟了,饿了吧?女人抬起头,看到男人,眼睛里闪过一丝亮色,笑道,不急,还早呢。男人憨憨地笑笑,从自行车车篓里拿出饭盒,坐在女人身边,说道,快吃吧,不要凉了,我陪你一起吃。
这时,地摊前走来了一个中年大嫂,她将头伸向女人的盒饭里,发出惊讶地叫声,哎呀,我的大妹子啊,你可真苦啊,你吃的这是什么菜啊,一点油水也没有,这怎么能吃的下去啊。说罢,嘴里还不住地发出啧啧叹气声,脸上露出讥讽的神色,扭着肥胖的身子走开了。

女人端着手中的盒饭,愣愣地望着胖女人的背影,眼睛里噙满了泪花,那眼泪叭嗒叭嗒地滴落到手中的盒饭里。身旁的男人眼圈也红红的,捧在手里的盒饭,再也没有情趣吃上一口了。周遭的气氛仿佛顿时凝固了似的,让人透不过气来。

作者:万物有灵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4170448/answer/253947920
来源:知乎

更新日期: 2018-01-09 15:52:34
文章标签:
文章链接: 《鱼之乐》
站方声明: 除特别标注, 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, 互联分享, 尊重版权, 转载请注明.